百分家教网
 
 百分首页 分站列表百分社区 教案 试卷软件YY 建议 
家教教案其它教案 版主:寻觅中…… 入口 管理
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许老师(2000714) 2007-02-02 09:35:00 回复:0 人气:52 优币:0.2 修改 删除
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础,化学理论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关键。为有效地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紧密联系实际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中常用计量,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和胶体等。基本概念涉及中学四年化学,内容多而杂,复习基本概念不能死背定义,应该紧密联系实际。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指出了学习和复习基本概念的正确方法,即应当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化学问题,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复习化学反应规律时,联系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涉及许多化学反应,当汽油与空气混合吸入气缸,经压缩后点火,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这里,首先涉及烃(主要是烷烃的完全燃烧,如果氧气供给不足,烃燃烧的产物就可能是CO和炭粒;)其次,在点火时,除有烃的燃烧外,还有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含硫物质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这就是汽车工作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排放后又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本质原因。若能在总复习中联系上述的分析,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比从书本到书本的复习方法要有效得多。

  复习基本概念,还要注意联系实验。2000年高考化学试题第23题描述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一个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截止汽球后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该题设问是原溶液可能是何种溶液。这个试题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联系高中化学内容,可以得出该溶液是—酚酞溶液;是可溶性弱碱,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为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进入气球,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气球里的重新与水化合生成,使溶液恢复红色。在实际测试中,有的同学回答为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这种溶液由于碳酸的存在,确定呈现红色;加热后,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但是,此时出现的现象变化不是红色变浅,而是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因此与题设条件不符,因而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

  此种命题方式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精确性、创造性,对我们进行高考化学总复习要联系实验和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以深刻的启示。

二、明确基本概念的要求

对复习基本概念的要求是:准确性、系统性、灵活性。

1.准确性:

  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准确性是首要的,要做到准确性,就必须对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强”和“弱”体现在哪里,如果仅认为导电能力强的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是弱电解质,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就太表面化了,有失准确性。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应当是在分析强电解质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后,得出“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是区分强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志,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强电解质。”从而建立强、弱电解质的科学概念,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回答有关强、弱电解质的各种问题。

2.系统性:

  在准确性基础上,要抓好系统性,抓好相关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网络。比如,从研究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质是在直流电作用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建立起电解的概念;从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电解,又导出了电镀、电精炼、电冶炼。在进行总复习时,就要有意识地把电解质的电离、离子的放电、电解、电镀、电精炼、电冶炼,连同我们前面指出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科学的概念网络。又如,复习常用化学计量时,要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放在一起,在搞清各概念基础上,形成相关概念网络,掌握相互联系的桥梁和转换的规律,从而使化学中常用计量达到全面、准确和系统。

3.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运用基本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检验是否掌握了基本概念的标志。比如,有的同学虽然记住了石蕊指标剂的变色范围是溶液的pH为5~8之间,但在具体分析问题时,认为:石蕊在酸性溶液里显红色,在碱性溶液里显蓝色,在中性溶液里显紫色。这种对石蕊的变色分析只是初中化学的水平,当pH在5.0~6.9时溶液为酸性,石蕊显紫色,当pH在7.1~7.9时溶液为碱性,石蕊仍显紫色,只有pH<5时石蕊才显红色,pH>8时石蕊才显蓝色,因此,上述概括是不准确的,因而是错误的。又如,对于常用化学计量不是只停留在概念的网络图上,而在于要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定量分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性。

三、把握基本理论的重点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解质理论,是高中化学的四根理论支柱。在这四个部分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一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与电解质理论为一组,重点是电解质理论。

  元素周期律是指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随元素质子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复习元素周期律,要从原子结构的高度上掌握周期表,即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如果知道了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该元素的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有几个电子,从而画出原子结构简图,进而分析出该元素的性质。反之,知道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可以推出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元素的性质。运用“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不但可以使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揭示出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而且,可以对没有学过的未知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做出正确的推断,所以,运用元素周期律,可以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电解质理论实质是化学平衡理论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用,揭示了有电解质参加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实质。复习电解质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好电离度、离子浓度和溶液浓度。电离度、溶液浓度、离子浓度是,三者概念不同,关系密切。在25℃时,醋酸,电离度约为1%,氢离子浓度是,溶液浓度是氢离子浓度的100倍。当计算溶液pH时,要使用溶液中的;当发生化学反应时,则要使用溶液浓度进行定量计算。

  2.抓的电离平衡移动,理解酸、碱、盐溶液的pH。当在纯水中,加入酸液或碱液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向移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的的负对数,就是该酸、碱溶液的pH。当在纯水中加入盐时,盐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会与水电离产生的或结合成弱碱分子或弱酸分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在的溶液中,为,由水电离产生为;在的溶液中,为,由水电离产生的同为。

  3.抓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变的规律,了解电解池,掌握原电池。电解是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由外接直流电源、电极、电解质构成,其实质是在直流电作用下,阳极发生氧化,阴极发生还原的电化学过程。原电池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的装置。在教材中,电解内容写得充实,原电池内容写得简单,在2002年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电解的要求层次是了解,对原电池的要求层次是理解,在2003年对电解和电池要求大幅度下降,这是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原电池复习要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

  第二,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失去的电子沿导线流向不活泼金属极、被电解质溶液中活泼阳离子所吸收,不活泼金属(或石墨、金属氧化物)是电池的正极,活泼金属极是电池的负极。

  第三,掌握原电池的三个主要用途:作化学电源;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防止金属腐蚀。

四、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基本理论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举例说明如下:

  1.运用理论分析,解释给出的化学事实

  例1 在无色KI溶液中滴入溶液,溶液变为棕黄色,并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KI溶液滴入溶液后,变为棕黄,说明被氧化为,的还原产物是,与KI溶液中结合为的白色沉淀,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例2 含有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或溶液,均可见沉淀溶解。对这个问题许多同学强调水解产生的使溶解,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存在溶解平衡:,当加入饱和铵盐溶液时,与溶解产生的结合为,使溶解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用理论分析给出的实验方案

  例3 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是,电解质溶液是KOH,工作时

,溶液中pH不变,简释其两极反应。金属锌是电池的负极,其电极反应为:;氧化银是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

。这样,负极产生电子通过导线到达电源的正极,被吸收;负极消耗的,在正极又等量的生成;负极生成的水又在正极恰好等量消耗。所以,银锌电池在工作过程中,KOH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例4 为处理含的酸性工业废水、可向废水中加入适量食盐,以铁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变为难溶的,同时还有沉淀生成,该工业废水可达排放标准。电解法除铬的关键是以Fe为阳极进行电解,的生成,可使在存在下还原为、被氧化为,阴极不断放电,使溶液pH不断升高,在阳极附近的离子又可与、结合为难溶的、沉淀。在本题中,涉及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而且它们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只有灵活运用电解质理论,才能找出正确解题思路。
本贴来源:百分家教网·汕头家教网 本贴地址:http://www.bfjjw.com/jiaoan/365.html
→→→暂时没有回贴,欢迎您来发表发表!

Copyright ©2003-2015 www.bfj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分家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