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家教网
 
 百分首页 分站列表百分社区 教案 试卷软件YY 建议 
家教教案七年级下学期 → 语文教案 版主:寻觅中…… 入口 管理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
刘老师(888888) 2005-05-07 15:21:00 回复:3 人气:1450 优币:0.3 修改 删除
文章来源:西渚中学 文章作者:江敏 时间:2004年3月3日10:2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③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地说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意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也可提供必需的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     关于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2、关于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的破坏。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正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弱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离开,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循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1)    音汉互写

一(xiè)    千里     丛山(dié)    岭    险(jùn)    

阻(yì)      逼(xiá)    (qíqū)        浊    流滚滚

  (2)    用词造句

浩浩荡荡

奇趣横生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教师提出要求:归纳各段大意。

学生尝试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并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议。

明确:

    ①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艰难境界须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

②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总是坦途;

③人类生活像旅行一样,越是崎岖险境,越能感到冒险的美趣;

    ④中华民族现在的进程就是一段险路,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它壮美的趣味;

    ⑤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这是人生至趣。

   四、品读课文,揣摩文句,着重欣赏文章语言的修辞美

  1、齐读课文,理解课题。

教师提问:“艰难的国运”指什么?“雄健的精神”指什么?

学生小组结合资料和课文讨论。

明确:艰难的国运,指当时中华民族所逢的一段崎岖不平的险路,是极端黑暗的社会现实;雄健的精神,指民族的精神,也就是那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教师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点。

明确: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用“回环曲折”“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用“浊浪滚滚,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3、再读课文

一位学生读一段,请五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点:哪位同学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五、体验反思,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

这种趣味,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难,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为民族新生命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运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是“雄健的国民”?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

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同样会遇到艰难,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国民”。我国驻南使馆被炸的硝烟仍弥漫未消,美侦察机侵犯我领空,王伟的英魂仍未归故里,“人权”仍无端遭受非难、指责……让我们响应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的号召奋勇前行。

        被誉为“战地记者”的水均益为全面报道伊拉克战争,他别妻离母,几次进入巴格达;乒乓球世界冠军李菊虽已功名成就,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于离役之后又重新拼搏在赛场上;在抵御“非典”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钟南山冒着生命危险亲临SARS一线;还有那些勇敢登临珠峰的英雄们,“不拿国籍换大奖”的中国女孩王渊……他们都是“雄健的国民”。

   六、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作者激越磅礴的情感,感受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

   教师小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献身祖国、民族的事业视为人生至上的幸福。这些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用生命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先贤崇高的人格,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后人传承的精神火把,在火红的光焰中,我们应对自己大声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盛美丽。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3句),并以其中一例,说说喜欢的理由;

   2、请你从课外积累的古诗之中,写出两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本贴来源:百分家教网·汕头家教网 本贴地址:http://www.bfjjw.com/jiaoan/71.html
回复1:游客(200200) 2006-03-14 15:04:00 优币:+0 修改 删除
谢谢!

回复2:游客(200200) 2006-03-14 22:44:00 优币:+0.1 修改 删除
怎么没有课练习题的第三题啊

回复3:游客(200200) 2006-06-06 22:00:00 优币:+0 修改 删除
这篇课文不好讲,谢谢.


Copyright ©2003-2015 www.bfj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分家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