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家教网
 
 百分首页 分站列表百分社区 教案 试卷软件YY 建议 
家教试卷八年级上学期 → 语文试卷 版主:寻觅中…… 入口 管理
初二语文考试卷
吴老师(39276452) 2006-11-30 14:10:00 回复:0 人气:691 优币:0.5 修改 删除
                  北 京 四 中


           稿老师:李志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编:刘波

                 初二寒假语文综合测试

  一、知识与积累(16分)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绥靖(suí) 簌簌(sù)  尴尬(gān’gà) 伛着(ǒu)
  B.愧怍(zuò) 震悚(sǒng) 箱箧(qiè)   褶皱(zhě)
  C.仄歪(zì)  举箸(zhù)  嶙峋(xún)   伧俗(cāng)
  D.差使(chāi) 鎏金(liú)  洨河(jiāo)   蟾蜍(chú)
  2.下列加红词语的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挡(dǎng 阻挡)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絮说(xù 絮絮叨叨)
  B.张皇失措(huáng 慌张)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驻足(zhù 停留)
  C.匀衬(chèn 适合、相当) 滞笨(zhì 呆滞笨拙)  吊唁(yán 慰问)
  D.惟妙惟肖(xiào 肖像)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归咎(jiù 罪过)

  3.有两处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消声匿迹 农谚 蕴育 潮夕
  B.因地制宜 过滤 喷嚏 迁徙
  C.五彩斑澜 致密 丘壑 诘问
  D.重峦叠障 孤孀 恶耗 嘈杂

  4.结合语境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计划、盘算。
  B.他(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C.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就彻底摧毁了桥的结构美、形式美。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D.一些蛇、山猫等往往逃离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这里指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情况。

  5.选词填空(  )
  ①赵州桥________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②有墙壁________着,有廊子________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③三座大殿________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A.雄跨 界 隔 矗立 B.横跨 隔 界 耸立
  C.雄跨 界 隔 屹立 D.横跨 隔 界 矗立

  6.下列加红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奋斗一生,可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这个女孩跟不上音乐的旋律,非常尴尬,再也唱不下去了。
  C.农村里个习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能合坐一条板凳。
  D.明朝雕刻艺人王叔远,技术高超,雕刻的人物惟妙惟肖。

  7.关于作家,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鲁迅,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曾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本散文集。
  B.《爱莲说》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和以莲的品格自律的思想感情。
  C.《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东晋诗人。

  8.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体现作品的真实性,作者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去虚构情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我”就是虚构的。
  B.《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C.《苏州园林》一文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的。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艰深难懂的物候现象说明清楚,写作方法上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理解与背诵(8分)
  1.《春望》中,运用拟人修辞,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感伤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两名诗往往用来比喻绝望中重获生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周敦赜《爱莲说》)

  附加题: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8.人家在何许,____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9.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10.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阅读与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作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给文中加红字注音。(2分)
  俨________ 髫________ 荷________ 长________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字的意思。(2分)
  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词语中加红字与“悉如外人”中的“悉”的意思不一样的是( )(2分)
  A.并怡然自乐 B.具答之 C.咸来问讯 D.皆叹惋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桃花源记》中的描写说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说的“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2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问题。(10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萝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0.请你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21.第一段在选段中起取了什么作用?(2分)
  22.第二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分析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三)阅读下列文章《丁香结》回答问题。(10分)
                   丁 香 结
                    宗璞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不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证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下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濛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定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25.从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看,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试划分这三个层次(在原文中标出即可)。(2分)

  26.下列对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使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使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B.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雪映窗图。春天下雪的奇观使丁香花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C.第四段作者写雨是为了衬托丁香和渲染气氛。
  D.第六段中“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结,也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

  27.这篇文章虽短,却满纸溢香,有很多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语。试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2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含义(2分)。

  四、能力训练。(6分)
  29.下面的语段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解答了这个问题。请你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内容自定。(3分)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30.面临期末考试,每个同学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表现。请你写一段话,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某一个同学考试前或紧张、或轻松、或兴奋、或无所适从……的状态。(3分)

  五、作文。(20分)
  31.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分享______________
  要求:在横线上填词语补全题目,注意书写规范。

  附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B 5.D 6.B 7.D 8.A

  二、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树。
  11.大漠孤烟直 12.云生结海楼
  13.惟吾德馨 14.同予者何人

  附加题:1.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
  3.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晴川历历汉阳树 6.浮云游子意
  7.便引诗情到碧霄 8.云外一声鸡
  9.门前流水尚能西 10.夜阑卧听风吹雨

  三、(一)15.yǎn tiáo hè zhǎng
  16.交通:交错相通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7.B
  18.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向外人面的人说(不值得告诉外边的人)。
  19.远离战乱、生活和美、团结互助、其乐融融的生活
  (二)20.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处处是图画的特点。
  21.概括了全文的说明中心,确立了全文的写作层次和顺序,总起段。
  22.作比较。用苏州园林与我国对称建筑作比较,鲜明而突出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3.修剪得宝塔那样得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4.(1)修饰限制了范围,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2)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高树与低树的形态,体现了语言的生动、简洁。
  (三)25.第一层(1—3)写景,第二层(4—6)写丁香结,第三层(7)时间上有区别。
  26.B
  27.(1)运用拟人手法把丁香花开得茂盛、惹人喜爱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2)“渗”字准确而传神地描绘了“着了水滴”的紫色丁香的妩媚。
  28.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充满乐趣了。(仅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四、29.答题要点在题干中有明确提示。第一,写成设问段;第二,分三方面;第三,由主到次排列顺序。(答案略)
  30.答题要点:写一个人的一种状态,主题要鲜明;时间要确定在考试前;可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答案略)

  五、略

本贴来源:百分家教网·汕头家教网 本贴地址:http://www.bfjjw.com/shijuan/735.html
→→→暂时没有回贴,欢迎您来发表发表!

Copyright ©2003-2015 www.bfj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分家教网 版权所有